曼联赛季总结:不管你如何看待这一年,曼联都需要从零开始
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,但一千个曼联球迷可能只有两场足总杯决赛。
1-2的结果,当然是不完美的,但对于这种不完美,大致上只有两种不同的看法。
一部分朋友(包括我)会认为,曼联这场打得还算不错:教练布局沉稳,没有盲目冒进;球员发挥在线,优缺点也都在预料之中。
相较于联赛首回合的3-6,包括赛季中期0-7不敌利物浦,就像滕哈赫所说的,曼联在这场比赛没有失去理智,保持住了冷静,让曼城打了一场并不算轻松的决赛。
当然了,还会有一部分朋友认为,曼联的表现并不算好。
因为如果不是德赫亚的糟糕发挥,京多安的两粒进球中,至少有一粒是不应该反映在比分牌上的,毕竟德赫亚是本赛季的金手套得主。
因为如果不是埃里克森的低迷表现,曼联本应在进攻端有更多的机会,他在硬仗中至少应该体现出的传球能力,在这场比赛并没有让人看到。
因为如果不是桑乔,拉什福德本该得到更多支援和帮助,但就像过去很多很多场比赛一样,他的发挥依然平平无奇。
所以,假如这些位置有不同的球员,这场比赛的结果可能也会有所不同。
两种观点,并无对错,只是角度不同而已。
一场比赛如此,一个赛季其实也是如此。在过去的这一年里,曼联就像这场比赛一样,本想昂首挺胸地迎接未来,却在一开始便遭遇打击(开局两连败/决赛闪电丢球),经过调整之后,没有像过去那样一败涂地,而是重新回到了比赛当中,有努力,也因此有了进步。
至于最后的结果,足总杯亚军和联赛杯冠军+联赛第三名,纵然算不上多么亮眼,但不管从哪个时间点作为参考系,比如去年夏窗,比如开局两连败,比如赛季中期发力,比如联赛杯夺冠+淘汰巴萨,比如大比分输给曼城、利物浦,比如赛季末的浮浮沉沉。
至少一个及格,总是能体现在成绩单上的。
很显然,能获得这个及格,滕哈赫做出了最大的功劳。
去年夏天,当他接手这支在上赛季几近崩溃的曼联时,他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份工作有多么沉重,自然也很快就展现了他的严厉。
训练课上,当他看到齐达内-伊克巴尔没有按照要求踢地滚球时,他会直接骂出来”Fucking Rubbish(XX的垃圾)”,而这份严厉并不只针对没有资历的年轻球员。对阵水晶宫的热身赛,当他看到德赫亚在逼抢下开大脚时,场边的收音麦克风清楚地记录到了一句怒吼:
“David!What the fuck are you doing(大卫!你XX的在干什么)?”
是的,索肖也骂人,但他是曼联功勋,本来就有着天然的更衣室权威,滕哈赫则是一个外来人,球员时期的成绩远比不上索肖。
而且,一个骂的是当时每个人都能看出状态不对的林加德,一个骂的是从2011年开始就是铁打主力的德赫亚。
用布鲁诺和达洛特的话来说,这是滕哈赫一直在强调的“纪律”,球场外要得体,球场内则要遵守战术要求。
做不到,自然就要挨骂。
那场比赛,是曼联季前赛的最后一场胜利,此后三场不胜,联赛开局两连败,丢6球,进1球。
为了迎头追赶,曼联挪用了原本在冬窗的预算,转会窗口最后几天不惜溢价也要补足弱点,而糟糕的成绩也意味着,滕哈赫会更加不留情面。
于是,马奎尔就此坐上替补席,与C罗的关系急转直下,假如曼联有一个靠谱的二门,就像当年哈特身旁的卡瓦列罗,德赫亚就此成为第二选择也不意外。
然而,滕哈赫继续信任了拉什福德。
假如曼联从那之后,在世界杯开幕前,没有打出19场比赛14胜2平3负的成绩,这些决定立刻就会反噬。
媒体上会立刻出现“马奎尔不该被弃用”、“不用C罗等于犯罪”、“拉什福德应该离队”的消息,从而影响滕哈赫在更衣室的权威,到了那个时候,“纪律”会成为“独断专行”,“严厉”会成为“不近人情”,“改革”则会成为“XJB搞”。
永远不要忽视媒体在足球这场游戏中的角色,他们是墙头草的最佳代名词,但也是“职业足球,成绩当道”的最佳践行者,有了这个成绩做基础,滕哈赫的所有决定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。
最有趣的例子就是输给布伦特福德之后,媒体大肆报道滕哈赫处罚全队跑圈,但在赢下利物浦之后,媒体才会告诉你,滕哈赫也跟着全队一起跑了。
所以在C罗离队,“童话破灭”时,很多的曼联球迷都站在了俱乐部的这一边。
哪怕,葡萄牙人在上个赛季是队内最佳射手,但在必须二选一的时候,很多的曼联球迷愿意把筹码押在滕哈赫的身上。
往大了说,你甚至可以将官宣的节点,视为曼联选择和“流量足球”说了一声再见,而“巧合“的是,就在同一时刻,酝酿了几个月之后,“俱乐部董事会已经启动为俱乐部寻求战略选择的程序”。
从那一刻起,曼联便走进了迷雾当中。
即便曼联在世界杯前打出了不错的战绩,但几乎所有人都能看到,这支球队依然千疮百孔,首发层面还有很多人不符要求,替补层面也只有加纳乔等寥寥数人能提供额外价值。
但是在冬窗,格雷泽家族已不愿额外投入。
中锋缺人,埃里克森受伤,杜布拉夫卡租借到期,面对这样的情况,曼联只能缝缝补补,租借韦霍斯特、萨比策和巴特兰,一系列的操作让曼联就像陷入了财政危机一般。
所以,就像我们在第20轮比赛结束之后的半程总结中写到的那样:“主力球员的损耗不会减少”、“战术上缝缝补补的戏码,后半程还会继续上演”。
在这个过程当中,韦霍斯特打前腰,托起拉什福德的策略,让曼联在面对巴萨时表现极为出色,那两场比赛几乎是曼联在本赛季战术上最为过硬的表现。
这展现了滕哈赫在强强对话中,有着务实和针对性的一面。
在这个过程当中,中场缺人,布鲁诺回撤8号位的策略,让曼联在主场战平了最终降级的南安普顿,在客场则输给了纽卡斯尔。
这则展现了滕哈赫在捉襟见肘的时候,免不了出现“嗨”的一面。
然而,哪怕是体系回归正常之后,曼联还是付出了代价。
对阵塞维利亚的两回合,曼联的5粒丢球几乎全部都和自己有关,其中引发了最大讨论的就是马奎尔和德赫亚的这次出球失误:
这次失误,社交媒体上一句戏谑其实不无道理:
“一个敢要,一个敢给。”
从技术层面来说,这次失误不是单个球员的失误,所以赛后社交媒体争论谁的责任更大是没有意义的,本质上其实是两人对于战术要求的教条遵守。
是的,滕哈赫的确在要求后场尽量地面出球,避免开大脚,但在比赛当中,球员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,而不是为了避免挨骂就闭着眼睛踢球。
作为当时视野最全面的球员,德赫亚不会看不到马奎尔的身侧正在集聚大量逼抢球员,假如是利桑德罗-马丁内斯在要球,德赫亚可以相信他的摆脱和脚下,就像这样:
而作为坐上替补席的队长,马奎尔也不会不清楚自己是因为什么原因被弃用的,在这种情况下选择要脚下球而不是提示开大脚,同样是不合理的,毕竟赛季初他面对球门都会失误,更何况这次是背对球门:
从这一点出发,曼联的不足其实非常清晰。
德赫亚没有很好的出球意识,而不是没有很好的出球技术;后卫线上还有明显不符主教练要求和特点的马奎尔;弗雷德看似什么都有,其实也可以视作什么都没有;麦克托米奈有特点,也够勤勉,但做替补都免不了伤伤停停;马夏尔多年来一直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,这个赛季只打了29场比赛,却还是队内第三射手。
而从全队层面来看,曼联在联赛丢了43球,和第二名的阿森纳一样,但58个进球的数据在前七名当中是最少的。
要知道,这还是建立在拉什福德一扫去年的阴霾,以各项赛事30球的数据,创造了职业生涯最佳表现的基础上。
曼联想要迎头赶上,全面的,几乎所有位置的补强是唯一良策。
但是,任何位置的补强都要遵从主教练的战术哲学。
从门将开始,滕哈赫希望球队能够安全、高效地从地面建立进攻,而在中场区域,他也希望球队能够保证足够的控制能力,这既包括向前对对手的压制能力,也包括向后对防线的保护能力,至于前锋线上,一个能为拉什福德提供支援和补充的搭档,就是这个夏天最重要的一笔引援。
所以,在主教练的战术打法之外,谁是这套战术打法的原点、核心和出发点,换句话说,谁是被众星拱绕的月亮?这是哲学落地,成为实景的关键。
很显然,这个人就是拉什福德。
过去几年,拉什福德的发展和曼联一样,浮浮沉沉。
他是曼彻斯特本地生人,是曼联青训营在93到01年龄段之间为数不多的瑰宝,不管是因为现阶段年龄合适、能力出众,作为户口本在更衣室拥有天然的话语权,还是因为俱乐部的传统和发展决定了,优秀的青训小将需要得到重用,太子登基都是迟早的事情。
当然了,你大可以不认同他的能力足以获得这种程度的资源倾斜,但事实已经如此。从索肖时期和C罗相提并论,获得无限开火权,到滕哈赫时期一来就给予充足信任,帮助他在这个赛季打出职业生涯最佳单季数据。
退一步说,假如滕哈赫不打算将其树为核心,去年夏天其实是最好的动刀时机,但滕哈赫没有这样做,媒体上连一丁点风声都没有。
如今续约在即,你说他是不是战术计划里的那弯月亮?
点睛已有,接下来就该画龙了。
拉什福德是一名又高又快的球员,这是其身体素质上的优点,然而他没有这么高的时候,是一名更优秀的球员。长高之后,协调性变差,这反而让他的脚下频率和拿球稳定性出现了问题,而他的高和快又不足以让他成为一名纯粹的9号,尴尬便在这里出现。
滕哈赫在这个赛季对拉什福德做得好的地方,本质上是削减他的球权,让他将更多的力气用在冲击对手上,所以缺点得到掩盖,长板则得到延伸。
然而,夺取冠军不仅需要在弱队身上稳定拿分,也需要在强强对话中击败强敌,如今这已经是两种不同的逻辑。在面对强敌时,体系和队友不见得能像平时那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,就像这场足总杯决赛,拉什福德不是纯粹的9号的问题就显现出来了。
在强度更高的比赛里,他需要搭档。
打纽卡的联赛杯决赛,为拉什福德送上助攻的是韦霍斯特;打巴塞罗那的180分钟,是韦霍斯特在前腰位置左支右绌,创造了拉什福德和巴萨后卫赛跑的环境。
过去几年,曼联锋线人来人往,但和拉什福德最来电的始终是马夏尔,后者的身体能扛一下,技术则能在扛一下后完成转身和出球,从而为拉什福德送上经典的助攻。
问题在于,韦霍斯特工兵属性爆棚,31场比赛却只进2球,终归只是“糙版吉鲁”。马夏尔的能力更好,但在这种职责下,已经连续三个赛季出勤率不达40场比赛了。
所以,拉什福德需要的是一个既有工兵属性,又能技术支援的完美搭档。
如此一来,就可以使用排除法了。
很多朋友钟爱的凯恩,早已没有了工兵属性,引进他相悖于做大拉什福德;本赛季大杀四方的奥西门,冲击能力突出但技术比较粗糙,战术上需要在他和拉什福德之间额外增添衔接点。
尤文图斯的弗拉霍维奇,则和奥西门是一样的道理。
战术上最合适的人选,其实是法兰克福的穆阿尼:身体全面,可中可边,技术上相对细腻,冲击力一点都不弱。
既能在左半扇和队友打出配合:
还能在右半扇单兵突击,威胁球门:
对抗技术也很不错:
在格拉斯纳的单前锋体系下,进球23个助攻14次,如果有缘和拉什福德形成双前锋搭档,就真的有机会大杀四方了。
然而,理想很丰满,现实是穆阿尼和法兰克福的合同在27年才到期,操作难度不小,不拿出一大笔真金白银,很难让法兰克福放手。
至于最近英媒报道的另一个名字——赫伊伦,同样是一名好球员,但年龄偏小,初来乍到恐怕要交学费,而且同样免不了要高额转会费。
所以,问题来了:谁出钱?
相较于转会操作,这才是曼联在这个夏天的最大悬念。
格雷泽家族当然有可能将俱乐部出售的时间节点继续向后拖,拖到下个赛季的某个时间也不是不可能,而且也有可能出售给短期只要部分股权的拉特克利夫,而不是寻求全资收购的贾西姆。
假如这个夏天出售案不会尘埃落定,那么以格雷泽家族的交易风格,先是和卖家进行旷日持久的无限扯皮,拖到夏训开始,甚至联赛即将开幕都没有新前锋也不奇怪,最终拿不下A计划和B计划,在主教练和时间的双重压力下,被迫以溢价方式引进C计划,球员在高转会费的压力下发挥不佳,球队战绩因此受损。
这样的戏码,大家恐怕已经看得很多了。
当然了,即便有了新老板,我们也无法预设他们在第一个夏窗就能拿出极为高效的转会操作,为滕哈赫和球队带来所有想要的球员。
所以,转会进程受到易主影响是必然的,只不过是影响大小的区别而已。
基于这样的情况,在不久后就将到来的这个新赛季,对曼联的预期最好保持不变,欧冠席位依然是曼联的“联赛冠军“。这不仅是因为曼联需要补强的位置太多太多,转会操作大概率无法做到高分,而且竞争对手们已经回来了,新赛季的利物浦和切尔西大概率不会再拉胯了。
从第三名的位置再向前,难度很大,只要能在新BIG6里干掉两个竞争对手,留在前四,就可以了。
于是在过去的几天中,俱乐部正在尽着自己的努力。
他们在计算芒特加入的可能性,毕竟在多人离队的情况下,涉及到补充相对优秀的户口本的情况;他们在积极推销一些不受主教练重用的球员,比如马奎尔、弗雷德、麦克托米奈和一些小将们。
出售冗员,能为引进球员做好资金和薪水上的准备,但这一切当然没有那么容易。
所以,易主的这团迷雾依然笼罩在曼联俱乐部的上空,影响着滕哈赫和球队的未来,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。
在拨云见日之前,曼联还得从零开始。